loading..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学细悟党代会精神 笃行实干谱地学新篇

发布时间:2025-10-14 点击次数: 来源:学院师生在奋进

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学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了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今后的努力工作指明了方向。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党代会精神落地生根,转化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分层领学传精神 学深悟透聚共识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党代会精神,先学一步。党代会闭幕后,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第一时间开展学习,院党委书记董婷、院长陈天宇作为参会党代表,向大家介绍了党代会情况。董婷从“重大意义、筹备历程、核心内容”三方面系统传达了会议精神,号召学院全体师生奋发进取,担当作为,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京大学建设贡献地学力量。陈天宇分享了参会感悟,介绍了学校全面建成“第一个南大”的“三步走”战略安排和未来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党代会后,学院参会的师生代表通过主题党日、座谈研讨、专题培训等形式,积极宣传党代会精神。在学校印发党委报告后,院党委组织党支部书记开展学习,并要求各支部结合实际,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师生党支部书记表示将在党员和群众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党代会精神学习宣讲活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与主责主业相结合,将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激励学院师生干事创业的动力。

新学期伊始,董婷在新学期工作会上再次带领大家学习了党代会报告。她对照学校党委报告强调的十项重点任务,逐条分析了学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号召大家要以改革破局,用创新赋能,锚定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陈天宇表示,将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高水平编制学院“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确保发展方向与学校战略同频共振。

多维发力强内核 履职担当见实效

根据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十项重点任务,地科院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切实将党代会精神融入党建工作、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和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努力将精神要义转化为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党建引领筑根基,协同共建聚合力。地科院党委把基层党建作为贯彻精神的“先手棋”。8月18日组织党政领导班子赴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开展调研。双方围绕党建工作、重大平台建设、学科特色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地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9月24日与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签署合作协议,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与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机关第一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并联合开展“赓续烽火精神 共庆七六华诞”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调研交流,加强与兄弟院所的合作,携手书写“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合作共赢”的联动模式。

立德树人守初心,拔尖培育结硕果。实践教学方面,学院暑期开展了苏港大地学与城市环境联合科考、中-土东地中海大地学国际科考项目等,共计6名“飞越计划”高中生随团参加了科考。7月1日上午,苏港大地学与城市环境联合科考团师生参加了香港理工大学举行升旗仪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8周年,并接受了《中国日报》的采访。10月,开设全新的面向高年级本科生的北山野外研究性综合实习,提升实践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人才培养方面,吴恒宇同学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三批优秀本科生青年学生基础研究资助项目,自该项目启动以来,我院连续三年本科生获得资助。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水环境化学》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已公示),《火成岩岩石学》教材获江苏省高等教育类本科优秀教材。

科研创新攀高峰,服务战略显担当。紧盯学术前沿和国家需求,成功举办“南雍地学大讲堂”第四、五期,特邀潘永信院士、翟明国院士作专题讲座,营造了浓厚学术氛围。科研创新取得突破,彭永波、鲍惠铭、曹晓斌教授团队联合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在《Nature》发表重要成果,研究通过建立硫酸盐三氧同位素记录与模型分析,揭示了地球大气从无氧到富氧的阶段性演化过程与控制机制,为理解地球生命起源与宜居性演化提供了关键地球化学指标与理论基础。唐卿教授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新增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于9月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422期双清论坛“亚洲泥沙工厂”,展现了学院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组织力。我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青藏科考纪录片《穿越两亿年》入选科普作品传播类案例。

队伍建设谋长远,人才队伍提质效。学院以“铸魂强师”为引领,坚定不移推进“三个聚力”工程,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方面,聚力实现新突破,持续拓展引才渠道,由副院长带队赴香港等地开展精准宣传。今年已成功引进海外高层次外籍教授1人、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在人才培育方面,聚力推动新增长,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青年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等。在人才生态建设方面,聚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上半年组织召开了师德师风建设与人才发展大会、外籍教师座谈会、现代地球科学中心青年人才系列交流会等,下半年陆续举办安芷生院士与青年教师座谈会、新教职工入职系列培训会等,共同营造滋养地球科学人才成长的沃土。同时,学院稳步推进研究系列薪酬改革,深入实施研究队伍“质量与数量双提升”工程。

“十五五”规划绘蓝图 锚定目标启新程

学院党委将“十五五”规划编制作为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实践,通过系统谋划和精心组织,切实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具体行动。7月21日,学院组织召开“十五五”规划研讨会,紧密结合学校发展部署与学院实际,以学科建设为引领,聚焦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中心工作,正式启动规划谋篇布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通过召开院士专家咨询会、青年教师座谈会等多形式广纳群言。9月1日,召开学术委员会“十五五”规划征求意见会,对规划草案进行深入研讨与打磨,确保其战略性与可行性。规划方案确立了“智能驱动、系统融合、重点突破、开放合作”的核心建设思路,以建设“新型地球系统科学”和“智能驱动的绿色矿业工程”为双核目标,推动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三大学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地球系统模拟等前沿技术深度交叉融合。重点布局聚焦深地探测与矿产资源、深时地球生命与宜居性、地表物质循环与生态文明等领域,培育发展矿产资源智能勘探、矿山灾害监测与防治、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新兴增长极,着力构建“强基础、深融合、精应用”的学科发展新体系,确保党代会精神在各项工作中落地生根,为建设“第一个南大”贡献地学力量。

新征程已启,新使命在肩。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将持续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的新篇章。